浏览次数:
120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4
高等植物拥有固着生长的特性,因此发展出多种适应环境温度生长的策略。对于植物适应高温,包括表观调控、转录调控、热激蛋白、蛋白酶体等多种分子机制已逐渐阐明,但是对于蛋白翻译调控植物高温适应性的研究仍较少。2019年5月7日,Molecular Plant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Plant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by a Dual Function tRNAHis Guanylyltransferase in Rice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tRNAHis 鸟苷转移酶通过参与生长素响应因子蛋白翻译调控过程适应环境温度的新机制。林鸿宣研究组通过大规模EMS诱变,筛选到一个株高、结实率、叶宽、分蘖数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在上海与海南产生明显差异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在上海夏季高温环境下表现为矮秆、结实率低、窄叶、小穗,而在海南冬季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却出现为与野生型“特青”类似的表型。该突变体被命名为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1 (aet1)。通过正向遗传学定位并克隆了AET1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tRNAHis鸟苷转移酶,对tRNA行使3’到5’RNA聚合酶活性,是前体tRNAHis成熟的关键步骤。多种遗传手段确认AET1的突变是造成aet1突变体在不同地区生长差异的原因。体外酶活实验表明,AET1具有tRNAHis鸟苷转移酶活性,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进行tRNA测序发现,由于aet1中的突变形式AET1P382S蛋白丧失了酶活,使多种tRNA分布出现紊乱,进而导致水稻蛋白翻译过程出现障碍。进一步研究发现,AET1与两个核糖体相关蛋白RACK1...
浏览次数:
193
发布时间:
2017
-
02
-
09
cell picture show ——病毒的故事今天的cell picture show的主角是病!毒!很吓人也很漂亮。 Eye of the Storm By Dean J. Procter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Bianca Dobson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avid Tschark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Timothy P. Newsome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病毒空斑测定是一种定量测定有感染力的病毒数目的办法,在一个半固体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胞,如果有细胞感染病毒,病毒颗粒只能扩散到邻近的宿主细胞,最终形成空斑。病毒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摧毁宿主细胞,图中显示的是感染了牛痘病毒的正在扩展的细胞区域。对培养基上形成的空斑进行计数就可以得到病毒群落的数目。图中粉紫色的牛痘病毒正在从一个宿主细胞向四周扩散,宿主细胞是在培养基上培养了三天的单层绿猴肾脏细胞(黄色细胞核的蓝细胞)。Movin’ along By Yoshiki Arakawa and Michael Way, 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 牛痘病毒感染破坏了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并促进受感染细胞的移动。图中绿色的受感染细胞丧失了细胞间的联结并开始移动,细胞骨架肌动蛋白显示为红色,细胞核显示为蓝色。Highway to infection By Yoshiki Arakawa and Michael Way, 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 病毒可以利用细胞微管的活动来传播。微管从细胞核周边区域开始组装(蓝色)延伸至细胞膜,牛痘病毒颗粒(红色/粉色)沿着微管(绿色)从细胞中部移动至细胞膜...